在《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和金日成吵了一架,事后称:我的内心害怕极了》一文中配资网络配资炒股,老覃提到了朝鲜战争中的一次关键性事件: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尽管苏联顾问史蒂科夫、金日成和朴宪永等朝鲜领导人都建议趁胜追击,彭德怀却坚决反对,选择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让志愿军休整,停止进一步进攻。
彭德怀坚持按照毛主席的电报指示行事,尽管外界压力巨大,史蒂科夫甚至因此被斯大林撤职,而金日成和朴宪永则显得理屈词穷。最终,志愿军决定停止进攻,进行休整。
老覃还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就已经意识到志愿军士兵疲惫不堪,有意暂停进攻,进行休息。与此同时,美国的战略重心仍然放在欧洲,避免卷入朝鲜的持久战,也表现出停战的意愿。
虽然美国当时号称世界最强国,但他们并不愿意因连续两次失利就慌乱撤退,也不可能直接向中朝联军求和。美国的策略是:不再增兵,维持三八线的稳定,并试图通过印度等十三国调解,呼吁谈判解决朝鲜问题。
展开剩余65%毛主席认为,美国没有亲自出面表态,缺乏诚意,可能是在拖延时间,等待机会再次反击。因此,毛主席催促彭德怀继续进攻,发起第三次战役。而尽管彭德怀知道美国有可能试图拖延时间,但他认为,暂停战斗、接受十三国调解,暂时休整,仍然有其必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彭德怀决定继续带领志愿军争取胜利,并最终在第三次战役中获胜。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深知,志愿军士兵已经疲惫不堪,再继续作战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必须休整。而毛主席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很快就作出决策,命令志愿军就地休整。
对于美国来说,继第一和第二次战役失利后,他们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杜鲁门总统终于亲自出面,开始求和,放弃了之前背后操控其他国家的做法。在1951年1月13日,杜鲁门通过联合国提出了停火后谈判的建议,这也是他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毛主席对此做出了深思熟虑的判断,认为美方已经意识到自己无法继续战斗下去。尽管如此,他并不完全信任美国的停战请求,认为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最终目标是拖延时间。然而,毛主席也明白,面对巨大的武器差距和战略形势,若继续作战,将对志愿军造成很大的压力。
彭德怀则清楚地意识到,志愿军虽然在前线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后勤补给线脆弱,一旦越过三八线,后方支持将更加困难。他看到杜鲁门的求和态度后,激动不已,认为这正是一个有利的停战时机。美国愿意求和,意味着他们已经犯下了战略判断错误,主动求和对中朝联军有利。
但毛主席仍坚持认为,只有继续进攻,才有可能最终逼迫美国从朝鲜撤退。他在1月14日致电彭德怀,鼓励他趁势出击,争取在下一次战役中彻底击败敌人。
受到毛主席鼓励的彭德怀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他决定放下争论,与指挥官们一起制定新的作战计划,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可惜,正是在这时,错过了最佳的战略机会。接下来,中朝联军将面临美国的强烈反扑,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
发布于:天津市诚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