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配资知名配资门户
根据7月25日《Military Watch Magazine》网站的报道,俄罗斯海军最近完成了对“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的现代化升级,这标志着这艘舰艇历时多年的现代化工作终于结束。接下来,该舰将进行海上试验,正式重返俄罗斯海军服役,以增强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是“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第三艘,最初名为“加里宁”号,于1988年投入使用。苏联解体后,它归俄罗斯所有,并更名为“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
然而,虽然这艘船的历史悠久,但它在俄罗斯海军的服役并不长。1997年,舰艇在一次航行中发生了严重的核反应堆和主机机械故障,导致失去动力。被拖船拖回北方机器制造厂港口后,因故障难以修复,俄罗斯海军在财政困境和技术瓶颈的压力下,宣布该舰于1999年退役并封存。这也宣告了这艘舰艇的历史终结。直到2005年,俄罗斯海军经过重新评估,决定将其复用,并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维修和现代化升级计划。尽管如此,现代化工作直到2012年才正式启动,2014年开始升级。最初预计这一任务会在2023至2024年间完成并重返大洋,但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升级进程被推迟,直到2025年下半年才完成。换句话说,这艘舰艇在退役后足足停用了28年,从1997年停用到2025年才完成现代化改造。这艘舰从一艘“青少年舰”变成了舰龄37年的“老舰”,这反映出俄罗斯在面对财政和技术困境时的无奈。
展开剩余69%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海军的主力舰艇建造进程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从未建造过一艘超过6000吨的主战舰艇。即便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主战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也仅为5400吨,其他驱逐舰和巡洋舰只能依靠苏联时期的老旧设计来勉力支撑。而最近,俄罗斯海军唯一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也面临退役的传闻,显示出俄罗斯海军的实力不断下滑。如今,俄罗斯海军的战略重心正在从远洋作战逐渐转向近海防御,这意味着,一旦失去远洋作战能力,若没有战略核潜艇的支撑,俄罗斯海军的整体实力将迅速降级为二流海军。从“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舰的现代化改造可以看出,俄罗斯海军对未来的远洋作战能力抱有一线希望,尽管其技术、财政等各方面的困难仍然显现。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本身曾是俄罗斯海军的骄傲,诞生之初便具备了强大的威慑力。这些舰艇的满载排水量高达2.5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现役水面作战舰艇,堪称“武库舰”,因为舰上装备了超过500枚各型导弹。这些舰艇的火力密集,令人畏惧,其体量甚至与日本的“出云级”直升机航母相当,是美国海军主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三倍之多。经过现代化升级后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将在全球海军舰艇中占据重要地位,装备176个大型导弹垂发单元,其中包括96个用于发射海基型S-400防空导弹的垂发单元,以及80个用于巡航导弹发射的垂发单元。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该舰还将集成“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使得俄罗斯海军在远程反舰打击能力上有了显著增强。
然而,尽管“基洛夫级”巡洋舰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特别是在武器系统上有了显著变化,但该舰的设计早已落后于现代海战的需求。舰龄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在雷达系统、指挥作战系统以及电子战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即便通过现代化改造也无法完全弥补。这使得这艘曾经的巨舰,在面对当前复杂的海上作战环境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类似地,“光荣级”巡洋舰的首舰“莫斯科”号在俄乌冲突中,便在遭遇海王星反舰导弹攻击时几乎没有作出有效反应,最终沉没。这一事件深刻暴露出俄罗斯海军在现代海战中的防空能力和反应速度的滞后。
因此,升级“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虽然具备一定的象征意义,但其实际军事价值却大打折扣。在当前俄罗斯海军面临的巨大困难和资源短缺下,更多的资源应该投入到新型现代化护卫舰的研发上。毕竟,“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无论如何,已难以成为提升俄罗斯海军整体作战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升级这艘老舰更多的是为了在国际舞台上保住俄罗斯作为海洋大国的面子,而不是实质性地增强其海上作战能力。
发布于:天津市诚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