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郑州配资网,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编辑|知了
1935年10月2日,在墨索里尼的一声令下,意大利军兵分三路侵略埃塞俄比亚。
可没曾想,预谋已久、胜券在握的意军,在这场战争中打得十分艰难,埃军拿着长矛就能干翻一辆坦克,这是咋回事呢?
展开剩余92%墨索里尼欲重现帝国梦
1934年12月,墨索里尼故意在埃塞俄比亚的瓦尔瓦一带制造摩擦,打死了埃国1000多位军民。
争端结束后,墨索里尼却恶人先告状,诬陷是埃军先制造冲突。此时,意政府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野心已人尽皆知,然而英法等国却对此没有任何表态,默许了这次侵略。
其实,墨索里尼早就有了征服埃塞俄比亚的欲望。自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创立的“纳粹党”颠覆政权,组建以他为首的新内阁后,他就喊出了“对外扩张”的侵略口号,恢复古罗马帝国的荣光。
他还喊话英法两国,要重新瓜分东非、北非的殖民地,独霸地中海,并以此煽动国内的民族主义。
在古罗马巅峰时期,红海、地中海、中欧、东非均是其势力范围。意大利的后任统治者,均以其为荣耀,希望打造一个比肩过去的大帝国。
然而,因意军的实力太弱,在欧洲列强拼命掠夺海外殖民地的18、19世纪,意军并没有征服什么殖民地。直到后来,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占领了东非的厄特。
尽管厄特是英法强国看不上的小国,可意大利对其十分重视,称其为“新罗马”,并在厄特首都复现了罗马城堡。
不过,墨索里尼并不满足这一切,他又将目光看向了埃塞,希望将其纳入新帝国版图中来。
1927年5月的军事会议上,他狂妄叫嚣着:“法西斯不相信全世界立即解除武装的可能性。”随后,他就制定了征服埃塞的目标。
2年后,意大利爆发了经济危机,墨索里尼认为,入侵埃塞可以转移国内矛盾,也可解决经济危机,故而于1933年开始了备战计划,积累了小麦、原料等物资储备,应对国际上的经济封锁。
墨索里尼还在埃塞各地建设领事馆,并通过银币贿赂各地的部落首领,希望他们在战争后靠边站。
与此同时,墨索里尼还要求意军加快备战,至少集结40万军队、10万匹罗马、2万辆小轿车、10万民工,并将其运送至意大利殖民地厄特和索马里。
他还准备了足够的后备力量,要求18-55岁的意公民强制性服兵役,使得人口仅4000余万人的意大利拥有800万后备军。
一切准备就绪后,1935年10月,在意军总司令E.德博诺的指挥下,30万大军兵临埃塞国界。
因意军准备充分、武器先进,埃塞统帅塞拉西选择了服软,希望能够同墨索里尼政府和谈。谁知,墨索里尼当即拒绝了一切提议,扬言要彻底征服埃塞俄比亚,一洗40年前意军失败的耻辱。
原来,意大利人心中永远的痛,就是一支现代化的军队,竟于189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时惨遭失败,是欧洲列强征服非洲唯一失败的战争。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次入侵埃塞战争
埃塞位于东非北部,毗邻索马里、肯尼亚、苏丹,2/3的领土为高原地形,只能靠农牧业发展经济。
不过,因埃塞曾毗邻红海,地理位置突出,早在19世纪初,英国就将势力渗透埃塞,并拉拢地方势力和中央政权对立冲突,1867年更是直接出兵作战,但几经交手后发现埃军十分难缠。
但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红海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英国不甘心败北,扶持埃及军队向埃塞发起战斗,均以失败告终。
再后来,英、德两国矛盾激化,再加上苏丹爆发了反英起义,这些都让英国自顾不暇,暂停了对埃塞的插手。
意大利于1870年才实现国家独立,为了快速崛起,意政府也跟在英法屁股后面征战非洲殖民地,抢夺非洲的原料和市场,致力于打造第二殖民帝国。
但此时东非、北非基本被英法所瓜分,只剩下埃塞俄比亚还在独立。意大利将矛头对准了这一国家,希望能将其一举拿下。
不过,意政府吸取了英国失败的教训,决定扶持新皇帝巩固皇权,从而获得相关的好处。
当时埃塞的皇位并不是江山永固的,实力强大的诸侯经常发起对皇位的冲击。孟尼利克二世上位后,就面临着诸侯的压力。
但在意政府的支持下,孟尼利克二世很快就将叛军剿灭,坐稳了皇位,但代价是埃塞北部领土归属于意大利。
可就在协议签订一年后,意大利却强行宣布对埃塞进行“保护”。原来,在一式两份的协议中,意政府耍了个小聪明,对于埃塞皇帝和其他列强交涉中的“可以”请求意大利协助,改成了“必须”,这就无形中宣布埃塞已成为意大利的附属国。
孟尼利克二世当即提出了抗议,并宣布双方签订的条约无效。意政府见自己的阴谋被揭穿了,索性也就不再伪装,露出了獠牙,决定对其武力侵略。
1895年意大利派出了1.8万人的远征军,发起对埃塞的大规模侵略。
不过,当时的埃塞国王为孟尼利克二世,此人颇有远见,上位后就对国家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废除农奴制,发展军队,购买先进武器等。
意军侵略后,孟尼利克二世号令全国人民保卫国家,很快得到了人民的响应,大家纷纷奔向首都开战,组成了拥有11万人、40门大炮的军队。
同年12月,埃军收复了被意军占领的马卡累要塞。次年3月1日,双方在阿杜瓦展开了决战,埃军虽然还没能实现现代化,但却利用地形、情报优势取得了战争胜利。
此战过后,意大利只能无奈承认埃塞是独立主权国家,并赔偿了一笔战争赔款。这次战争,是近代史非洲唯一赢得卫国战争的国家,使得埃塞士气大振,意大利却丢尽了脸面。
也正因此,墨索里尼策划了第二次入侵埃塞战争,并拒绝一切和谈条件,决心要为意大利找回面子。
二次入侵埃塞,坦克却没干过拿矛的
1935年10月7日,国联组织正式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多,宣布对其制裁。可当时把控国联的英法两国,却对此表现得云淡风轻,并没有将石油、煤炭等战略武器列入禁运中,更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
英法的此举其实就是为了赚战争财,对意大利出口石油等资源,而这纵容了意军对埃塞的侵略行径。
1937年11月8日,意军占领了戈腊黑一带。虽然埃军被打得节节败退,但统帅塞拉西战斗意志顽强,亲自来到战场同意军作战,并不顾卫兵阻拦,拿着机枪对前来恐袭的意战机扫射。
在塞拉西的带领下,埃军士气高涨,抗意意志强烈,很多民兵也自发前往战场作战。
当时的意大利军已是装备着先进武器的现代化军队,其作战实力强劲,其坦克威力强大,所到之处焦土一片。
可谁曾想,当这些意军和埃塞的正规军、游击队交手时,却落入了下风,不少意军被打得丢盔卸甲。
再加上埃塞的地形复杂、气候炎热,很多意军十分不适应,不愿意作战,部队中出现了很多逃兵,没人愿意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卖命。
作战士气低迷,再加上后勤补给供应不上,很多意军出现了非战斗减员。还有一次,当拿着长矛的埃塞游击队碰上了意军落单的坦克军,竟利用地形优势拖垮了坦克军,成功将坦克当做战利品收缴而归。
因意军表现差劲,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墨索里尼幻想着的“闪电战”就此瓦解。相反,埃塞人民在抵抗意军侵略的卫国战争中,表现出了视死如归、战死沙场的英勇气概。
墨索里尼无法容忍意军的糟糕表现,开始动用恐吓、威胁等手段要求士兵必须冲上前线。
意军成为了世界笑柄
1936年3月,意、埃军队在梅丘地区展开了大决战。双方均集结了重兵,塞拉西集结了10万主力部队向意军发起战争,意图将意军一举歼灭,重现40年前阿杜瓦战役的荣光。
不知是心虚还是怎么回事,墨索里尼竟在这场作战中动用了国际所禁用的芥子气。
芥子毒气在“一战”中被欧洲各国广泛运用,造成了无数人中毒窒息而亡。而中毒者除了窒息外,每个人皮肤都会溃烂无比,死状十分凄惨。
在日内瓦公约中,已明令禁止不能再动用芥子气,可墨索里尼早已抛弃了这一国际公约,试图快速摧垮埃军的主力力量。
意军还用上国际禁止的喷火器材、爆破弹,对埃塞军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
原本埃军实力就弱,其主要武器多为砍刀、盾牌,其战术战法也为老旧的冲锋战术。反观意大利军却出动数百架次战机轰炸,很快就打得埃军失去了抵抗。
经过三天决战,在意军的毒气战、火力压制喜爱,埃军死伤无数,9000余人战死。4月2日当天,埃军败退,再次遭到了意军的围歼。
靠着无耻的手段,意军于1936年5月5日成功占领了埃塞首都,塞拉西一世被迫流亡英国,但埃塞人民仍进行有组织、有规模的游击战争。
尽管意大利吞并了埃塞,可墨索里尼却不好意思说出“一雪前耻”这样的话来。而战后对埃塞的管理更是让他头疼,全国各地随时爆发的游击战争,让意军疲于奔波,始终无法完全控制这个国家。
1939年时,埃塞游击队壮大到40万人,且控制大半国土。次年,意大利正式宣布加入二战,对英法宣战。
英国的绥靖政策破产,开始为埃塞游击队提供大量武器弹药,让其更有力的反抗意大利入侵者。
因忙于战争,意军在埃塞的统治力日益减弱,1941年1月塞拉西回到埃塞,并在英军的帮助下组建强大的埃塞军队,并于同年5月打入首都,成功光复祖国,赢得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
除了在入侵埃塞战争中丢大发,意军在二战中的表现更是一塌糊涂,频频拖德军后腿。在入侵希腊时,不到一个月就被希腊军队赶了出去,入侵法国时被法军打得节节败退。
意大利空有列强的心,却没有列强的命,也难怪面对军队实力孱弱的埃塞军队,还要动用毒气战!
参考资料:
曹亮.19世纪以来意大利两次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异同[J].才智,2015,(32):234-235.
马子堂.贝尼托·墨索里尼执政时期意大利红海地区扩张政策[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04):95-100.
赵慧.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J].中学历史教学郑州配资网,2020,(06):72-73.
发布于:天津市诚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